近日,“华为杯”第七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决赛在青岛落幕。在这场汇聚全国高校252支队伍的激烈角逐中,西安交通大学参赛队伍凭借卓越的创新能力和扎实的专业素养脱颖而出,取得历史最好成绩,荣获团队一等奖1项、团队二等奖3项、团队三等奖7项。西安交通大学获大赛优秀组织单位。

“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大赛以“AI赋能,智创未来”为理念,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这一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旨在激发研究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着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端人才,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本届赛事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中国海洋大学承办,山东省教育厅、青岛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青岛市崂山区人民政府、山东人才集团提供支持,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冠名。赛事汇聚全国顶尖高校师生团队以及学界、业界各方资深嘉宾、评委,为参赛队员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实践机会与能力展示舞台。
西安交大研究生院历年来高度注重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研究生们提供了广阔的创新实践平台。通过开设创新实践课程,邀请行业专家和学者授课,让学生们接触到最前沿的知识和技术;设立竞赛工作室,为研究生提供专门的竞赛指导和培训,提升竞赛能力和水平;开展校企协同育人,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了解企业需求,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承办各类竞赛以及申请经费支持等措施保障,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在研究生院的支持下,人工智能学院成立竞赛工作室,积极开展赛事宣传,激发学生参赛热情,鼓励和调动学生的参赛积极性。本次比赛吸引了电气学院、电信学部、机械学院、航天学院、经金学院等多个学院的队伍报名参赛,形成了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共同创新的良好氛围。
此次西安交大在“华为杯”第七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是学校长期以来坚持“创新+实践”人才培养理念的体现。未来,学校将继续加强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持续优化创新实践课程,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进一步加强竞赛工作室的建设,邀请更多行业精英参与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竞赛培训;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开展科研合作和人才培养,为学生创造更多接触实际项目和前沿技术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国际视野,提升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力。
西安交大获奖队伍名单
序号 |
队伍名称 |
团队成员 |
指导教师 |
队长所在学院 |
获奖等级 |
1 |
颐心哨兵 |
王景译、康博超 |
董明 |
电气学院 |
一等奖 |
2 |
喵喵 |
孙澍蔚、王晨曦、牛添森 |
\ |
电气学院 |
二等奖 |
3 |
乐欣队 |
郝书乐、李文丽、赵佳怡、孙继策 |
鲍军鹏 |
电信学部 |
二等奖 |
4 |
西蛟智航队 |
杨恩慧、张明明、李宇璐、崔智博 |
胡桥 |
机械学院 |
二等奖 |
5 |
智折工坊 |
吴伟嘉、汪玉祥、职言 |
杜友田 |
电信学部 |
三等奖 |
6 |
慧眼如炬 |
苏冰洁、罗强 |
\ |
航天学院 |
三等奖 |
7 |
汪汪队出击 |
曹猛、张成、谢常叶、穆烨 |
贺永宁 |
电信学部 |
三等奖 |
8 |
喵喵大队 |
程昭杰、刘延、 徐颖博、吴于航 |
梁峰 |
电信学部 |
三等奖 |
9 |
早上七点的工位 |
孙一丁、卢超翼、李正巧 |
祝继华、周迪 |
电信学部 |
三等奖 |
10 |
丝路投顾 |
刘文俊、曹骏恺、王笑晨、刘强 |
王飞、魏佳 |
经金学院 |
三等奖 |
11 |
智慧文旅小分队 |
王亚桢、叶紫欣 |
王飞 |
电气学院 |
三等奖 |
国家级一等奖作品介绍
队伍名称:颐心哨兵
学 院:电气工程学院
参赛队员:王景译 康博超
指导教师:董明
作品名称:AI驱动的个性化无创心脏监护新范式
作品介绍:该作品针对我国居家养老场景下房颤等心律失常监测难、预警慢的核心痛点,创新性采用电生理成像(ECGI)技术通过非侵入性手段,结合先进的成像技术和计算方法,实现对心脏电活动的智能评估和诊断。在模型层面,基于图像分割构建理想—真实双模驱动的心脏数字孪生模型,生成大规模多病理状态的BSP-TMP数据集;在算法层面,基于深度学习构建时空融合AI模型,实现个性化心电活动建模及动态演变;在应用层面,基于机器学习构建异位兴奋灶仿真实验,实现房颤等心律失常起源灶的无创智能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