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2025级工程硕博专项新生深入感知工程实践前沿、强化“卓越工程师”使命担当,搭建与入企实践学长学姐的交流桥梁,10月28日至31日,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研究生院联合电信学部、能动学院、物理学院组织33名师生赴深圳、东莞开展“卓越·企航”企业走访活动。
红色铸魂:在时代变迁中筑牢理想根基
10月28日下午,师生首站来到深圳“大潮起珠江”展览馆。展览通过实物陈列、影像资料与数据图表,系统回顾广东改革开放40余年的发展历程与突破成就,同学们在各个历史场景前驻足思考,在时代共鸣中感悟国家发展脉搏。


科创探源:在“大国重器”中深化专业认知与经验传承
10月29日,师生聚焦前沿科技与能源安全领域,先后走访深圳平湖实验室与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大亚湾核电基地。深圳平湖实验室是国家半导体前沿布局的核心载体,师生参观企业展厅与科研中试平台,深入了解第三代、第四代功率半导体的研发进展与产业应用,直观感受科研攻关“卡脖子”难题的实践路径。

在中广核核能科技馆与培训基地,师生系统学习核电站运行原理、安全标准及绿色发展理念。师生一行与2024级在此联合培养的2名工程硕博士开展专题座谈。学长学姐从“生活保障(宿舍配套、周边服务)”“项目实践(真实机组数据应用)”“职业规划(校企协同培养方向)”三方面分享经验,2025级新生围绕“理论与实践衔接”“入企适应节奏”等问题深入提问,实现经验精准传递。


多维实践:在历史与产业中拓宽视野边界
10月30日上午,师生走进东莞中国散裂中子源,感受科技溯源与产业创新。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史馆与科普展厅循着“从粒子物理研究到前沿技术转化”的脉络,了解国家在基础科研领域的布局与突破,并与企业人资、企业导师开展座谈。随后前往虎门海战博物馆与威远炮台,在锈迹斑斑的火炮、泛黄的史料中,重温前辈们抵御外侮的壮烈历史。“武器装备落后曾让国家陷入被动,如今我们做半导体、做核电,正是要以科技自强守护国家尊严”,一位学生的感慨,道出了全体师生的共同心声。



下午,师生走进维沃(VIVO)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从最新智能手机产品线到自动化装配技术线,近距离观察消费电子产业的创新迭代,体会到“卓越工程师”不仅要深耕高精尖领域,也要在民生产业中践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产教融合:在战略布局中锚定未来方向
10月31日上午,走访收官之站聚焦机器人领域,师生先后参观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东莞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与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从工业机器人的精准作业,到服务机器人的场景化应用,再到“校企联合研发、定向培养人才”的产教融合模式,师生们清晰看到国家为培养战略急需卓越工程师搭建的“理论-实践-就业”闭环。2025级学生在了解培养模式后,对未来职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心声回响:在传承与感悟中坚定使命
2025级工程硕博士专项学生董天祥表示:“本次活动于我而言,不仅是一次开阔眼界的机会,更是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与专业认知的升华。我亲眼目睹庞大而精密的机组稳定运行,感受到国家能源安全所蕴含的‘硬核’力量,也体会到他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家国情怀——这也正是我们工程硕博士应当践行的精神准则”。
2025级工程硕博士专项学生钟菥林表示:“通过参观东莞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让我明白卓越工程师的舞台不在论文里,而在国家需求的最前线。校企之间‘理论—市场—落地’的闭环让我确信——唯有把论文写进生产线,把实验做在工程现场,才能真正让科研成为照亮发展的光束。”
2025级工程硕博士专项学生赵翊彤表示:“参观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大亚湾核电基地,近距离感受“大国重器”的科技实力与安全标准,深刻体会到核能事业对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意义。与已入企实践的学长学姐交流,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理论与工程实践之间的桥梁,坚定了未来投身能源领域、服务国家战略的决心。”
此次“卓越·企航”走访活动,不仅是一次“走出课堂、走进产业”的实践之旅,更是一场“传承经验、锚定使命”的精神接力。从红色教育筑牢信念,到企业走访解锁认知,再到学长学姐的经验传承,2025级卓越工程师后备力量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刻理解了“民族复兴重任”的内涵,也更加明确未来的征途上,唯有以科技为笔、以实践为纸,方能书写“国之大者”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