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今日交大>正文
今日交大

【双院协同】南洋书院联合电气学院与广西核电签约就业实习实践基地

日期:2025-08-09 17:35 浏览量:

近日,南洋书院联合电气学院组织“企航计划”,在电气学院党委副书记宋杰、南洋书院院务副主任顾蓉、辅导员马黛露丝带队下,10名学子赴广西防城港市开展为期5天的校企交流,通过核电技术探秘、校企合作共建、红色文化溯源等活动,实现了认知深化与实践行动的双向赋能。

校企共筑育人路,产教同培栋梁材

南洋书院师生与企业西交校友、人力资源处人员座谈,并举行“广西核电-西安交通大学就业实习实践基地”签约暨揭牌仪式。广西核电党委委员、总会计师凌志强与南洋书院院务副主任顾蓉共同为基地揭牌,双方围绕人才培养、实习实践、毕业生择业就业等领域深化合作达成共识。

座谈中,广西核电人力资源处张恒毅表示:“我们始终秉持‘我核你·共卓越’的人才理念,期待通过基地建设实现校企资源深度融合。”宋杰提出,希望以基地为契机构建“就业实习、产学研用”一体化育人体系,既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也为企业输送高素质人才。顾蓉则鼓励电气专业学生结合核电事业发展寻找个人目标,为校企协同育人注入动力。

核电探秘深研学,技术认知具象化

交流期间,南洋书院师生多维度探秘核电技术,实现从理论到现场的深度衔接。抵达白龙核电现场,大家在展厅系统了解广西核电发展历程及白龙项目建设脉络;随后在技术人员带领下参观一号机组建设基地、装配仓库与浇筑站,学习核岛建设全生命周期的多层级质量管控体系。

在广西核电办公区,团队成员接受设管、计控、生产项目建设课程培训。设管老师以“工作务必细致,严格按规程办事”为核心,结合历史核事故成因解析核安全重要性;计控处老师介绍,白龙项目曾历经波折,2024年起在政府扶持下取得显著进展,体现国家对核电行业的重视;生产建设处老师讲解核电站主接线调度图与变电图,队员们结合专业知识厘清电气运行原理,收获颇丰。

此外,团队还走进防城港市科技馆与防城港核电基地展厅。在科技馆,借助XR技术,队员们直观了解辐射在食品保鲜、医疗诊断等领域的应用,通过“国和一号”模型研学、中子吸收模拟等互动项目。在防城港核电基地展厅(我国西部首座核电站),队员们借助华龙一号核岛模型,学习三代核电机组工作原理及核燃料全流程管理。

广西核电史轩赫结合多岗位经验,从四代核电技术演进、核聚变前景到选址逻辑为队员详解:“能量密度是能源发展的终极追求,核能潜力无限。”队员艾昕感慨:“实地观察与工程师交流,让‘核电事业’从概念变成由设备、团队、标准构成的生动图景,这是书本无法给予的‘具象认知’。”

红色文化双浸润,初心使命更笃定

本次校企交流不仅聚焦技术学习,更注重红色基因与地域文化的浸润。交大师生与广西核电代表共赴中越边境东兴市开展红色学习。在大清一号界碑前,队员们抚过斑驳碑体,感悟“一碑定疆土,寸土皆山河”的厚重。

“东兴作为‘一带一路’对接东盟的节点,正书写开放新篇章。”杨俊感悟,“青年应守护红色印记,为两国友好注入新动能。”

走进北部湾海洋文化博物馆,队员们探寻西南边陲文化根脉。一楼海洋馆内,鲸鲨标本、金花茶等展现北部湾生物多样性;三层展厅通过文物史料铺陈防城港市千年变迁,伏波文化、潭蓬运河技艺沉淀着家国情怀与先民智慧;负一层的民族银饰展与广西非遗展区,呈现西南各民族交融共生的璀璨——从壮族哭嫁歌到京族哈节,从五色糯米饭到上思沙糕,每处印记都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生动注脚。

“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队员们读懂了防城港的兴衰流转,更深刻认识到西南边陲的文化印记,印证着各民族血脉相融的深厚底蕴。

文字:南洋书院
图片:南洋书院
视频:南洋书院
编辑:朱凡煜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Baidu
map